一. 氧化铁纳米颗粒形成的反应原理
1.控制两个反应器中氧化铁纳米颗粒形成的总沉淀还原反应如下:
共沉淀和还原反应是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的重要化学途径之一。在通过反应器的过程中,九水合硝酸铁(III)被氢氧化钠还原,形成还原铁,随后稳定为氧化铁纳米颗粒。
在康宁AFR反应器中,氧化铁(磁铁矿Fe3O4或磁铁矿γ-Fe2O3)在室温下将碱水溶液添加到亚铁盐和铁盐混合物中形成。在反应器中,由于铁还原加速而形成黄棕色沉淀物,得到胶体氧化铁纳米颗粒如图1所示。
在AFR反应器中合成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实验条件Fe(NO₃)₃·9H₂O和NaOH溶液的流速在20- 60 ml/h。对于所有实验,还原剂与前体的摩尔比保持恒定为1:1。
图2. 在AFR中具有不同流量的氧化铁np的紫外吸收光谱™.
在CTAB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获得的λ最大值在480和490 nm之间;
AFR中的心形设计使混合更佳;
氧化铁NP的平均粒径通常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,在50 ml/h的流速下获得最小粒径。在60和50 ml/h的较高流速下,分别观察到窄PSD超过6.77−29.39 nm和3.76−18.92 nm,如图3和表1所示;
另一方面,在20 ml/h的较低流速下,在10.1−43.82 nm,如图5和表1所示。从图5B所示的数据也可以确定,由于纳米粒子的引发和成核在50 ml/h下比在60 ml/h时发生得更快。因为颗粒大小取决于纳米粒子在反应器中的成核过程和停留时间,这也通过图5所示的TEM图像得到证实,图5显示制备的颗粒大小在2~8nm;
图3所示数据−对于表1中报告的PSD和平均粒径,可以确定粒径随着进料流速的增加而减小,这归因于较低的停留时间。在反应器中的较大停留时间(较低流速)为颗粒的团聚和晶体生长提供了更多的时间,从而获取更大的颗粒尺寸。图4A、B所示的TEM图像也证实。
图3. 不同流速下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粒度分布(PSD)
图4:50 ml/h的微反应器中合成的氧化铁纳米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
图5:(A,B)使用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在AFR中合成的氧化铁NP的TEM图像。